產品概況
1、產品特色
一個研究中國茶文化者,如果不了解紅茶,那他的調查研究是片面的;
一個愛喝紅茶者,如果沒喝過寧紅茶,那他對中國紅茶的認識體驗是不完整的;
江西修水寧紅茶天生麗質、卓爾不群,作為愛紅茶者,不讀寧紅,您就沒有意義上登堂入室
——摘自《中國茶文化之旅·寧紅篇》
2、產品名稱:江西修水寧紅茶系列產品(寧紅牌)
保護范圍: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
國家公告號: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 2004年158號
產品標準編號:GB/T13738.2-2008
==地理
“幕阜如虎,窺三湘而瞰楚地;修河似龍,奔鄱湖而下長江……”在這龍蟠虎踞之地,修水就如一顆“綠色明珠”,鑲嵌在贛北、修河上游。這方五千四百零四平方公里的沃野,物華天寶,文化厚重,人杰地靈,是北宋詩書雙絕黃庭堅、近代陳寶箴、陳三立、陳寅恪等“陳門五杰”的故里,秋收起義策源地。
“霧芽吸盡香龍脂 ,竣山秀水出好茶?!?/span>
修水地處贛湘鄂三省交界,九嶺山脈和幕阜山脈分居南北,修河穿境而過,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潤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,形成了“八山半水一分田,半分道路和莊園”地勢特點。獨特的區域和氣候,使修水縣宜茶生態環境,紅茶專家馮紹裘在擔任修水實驗茶場技術員時,曾稱修水是“天然的產茶基地?!?/span>
山——鐘靈毓秀,峭峰深壑,群山環抱,茶葉生長在這種“仙山靈草濕行云,洗遍香肌粉未勻”的環境中,真是“孕靈滋雨露,鐘秀自山川”,是名符其實的生態茶、有機茶、綠色無公害茶。
土——礫巖厚壤,山地紅壤居多,土質疏松透水通氣性好,表層腐植厚,有機質含量高,富含養份,為發展茶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
氣——頃刻萬變。充足的日照、充沛的雨量,溪流和峰巒、丘陵相互交錯,形成獨特的微域氣候,山間常年云霧彌漫,空氣濕潤。
水——清冽甘甜。一條修河及支流盤旋貫穿全境中,曲曲山回轉,峰峰水抱流。
碧水丹山,高山幽泉,迷霧沛雨,茶葉接受著天水的滋潤,獨享大自然之惠澤。茶飲天水,人飲茶水。茶葉就這樣神奇地把人和自然水乳交融地連在一起。如果說水是跳動在修水山間,那么茶無疑是大自然對勤勞修水人民的饋贈。
文化背景
二百年寧紅茶傳承創新
修水縣商稱艾候國,春秋為艾邑,漢設艾縣,現尚存古艾都城遺址,唐宋后先后改稱分寧、義寧等?!澳蠂屑文?,艾地產佳茗。春來猶幾枝,幕阜滿目青?!弊鳛榻喜鑵^,修水產茶始于唐,盛于清,有1200余年悠久歷史。唐代茶圣陸羽在《茶經》就曾有記載,后唐學者毛文錫《茶譜》便載:“洪洲雙井白芽,制作精” (雙井為今修水杭口鎮雙井村)。北宋黃庭堅將家鄉制作的雙井草茶推賞于京師,一時名動京華,被歐陽修在《歸田錄》中譽為“草茶”。 南宋嘉泰四年(1204),隆興知府韓邈奏曰:“隆興府惟分寧產茶,他縣無茶”。當時年產茶二百余萬斤,“雙井”、“黃龍”等茶皆稱絕品,被列為貢茶。
寧紅工夫茶創制于清道光年間,高山平地皆種茶葉,修水是寧紅茶的核心產區,毗鄰武寧、銅鼓等縣亦產寧紅茶(在公元800年前修、銅、武為一縣)。
清光緒18至20年(1892—1894年)為寧紅出口的鼎盛時期,修水的茶莊,有100余家,計有廣幫十余家,徽幫十余家,本幫及雜幫六十余家。此外,還有外商開設的茶莊。早在明萬歷年間,在修水的漫江,就有外商設廠加工茶葉。清中葉,俄商在修水設立新泰、順豐、阜昌等三家分行,采辦紅茶及花茶運銷海外。
清末民初,1910年修水出現了茶葉改良公司,民國四年(1915)粵商陳翊周、唐吉軒、陳玉麟創辦了“寧茶振植公司”,推廣茶葉生產技術,購辦新式制茶機械?!皩幉枵裰补尽暗某闪酥局鴤鹘y茶葉經營體制的解體,閃現出現代企業制度的曙光。
寧紅在國內各地銷售,在清末民初達到高峰。據《中國茶訊》(1951年版)記載:“1906年南昌始有茶號開業,市上以寧茶為主,次為婺源、祁門茶,……1934年吞吐量為一萬擔,銷哈爾濱、鎮江、南京、天津、濟南等地?!?/span>
近代寧紅
正因為寧紅茶獨特的優良品質,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1934年曾親赴修水創辦茶葉改良場(即現時九江市修水茶葉科學研究所前身),爾后有馮紹裘、方翰舟、黃植夫、劉隆祥等專家先后在此為求寧紅茶之真諦而探索。
1953年起,成立茶葉技術改進隊,推行室內發酵,烘焙干燥,廢除太陽曬,從而消茶葉的花青和日曬味。1958年,茶試站研制出寧紅——“山谷紅”被選為國務院禮品茶。1959年,修水茶廠67斤寧紅工夫茶,向中共在廬山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獻禮,并選為會議專用茶。
1986年吳覺農先生為寧紅茶欣然題詞并鼓勵“寧洲紅茶譽滿神州,努力革新永葆千秋”。1989年又題“寧紅早于祁紅九十年,先有寧紅,后有祁紅”。
文化積淀
“茶蓋中華,價高天下”
修水寧紅茶,始于清道光年間。據《義寧州志》記載:“清道光年間(1821~1850年),寧茶名益著,種蒔殆遍鄉村,制法有青茶、紅茶、烏龍白毫、茶磚各種”。因當時修水縣屬“義寧州”,故所產紅茶,稱為“寧紅”。
而讓寧紅茶聲名遠播的人,重要的一位就是后來成為修水大茶商的羅坤化。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,羅坤化出生在江西修水縣漫江鄉大源里村一農家。羅坤化小時候,家境貧寒,靠幫人當傭工或賣柴度日,因家貧讀書不多,只粗通文墨,但他自幼正直忠謹,聰明勤快。
羅坤化30歲那年,來到漫江郭佩堂(粵商)茶莊學做茶,開始接觸茶葉這個行當。由于他悟性高、能吃苦,進步神速,很快就得到器重,不久便當了包頭,并幫助管理茶莊。學成10年后,羅坤化自籌資金設“厚生隆”茶行,開始獨立經營。他本著“大啟茶市,擴利源而富地方”的志愿,精心研制茶葉。
光緒十七年(1891年),羅坤化迎來了一件改變他一生乃至寧紅茶命運的大事。這一年,他親手制作100箱“白字號”新品紅茶,送往漢口銷售。適逢此時俄國太子尼古拉·亞歷山·德洛維奇在武漢游歷,他見羅坤化所制紅茶色、香、味俱美,品質好,對其大加贊賞,這引起俄商爭相以高價購買,每箱(50斤/箱)出銀100兩,俄太子更贈“茶蓋中華,價高天下”嵌金長方形匾一塊,并將羅坤化所制紅茶列為沙皇飲品,成為貢品,從此便有寧紅“太子茶”之稱。自此,羅坤化之名大噪于商界,京滬一帶茶商更是稱羅坤化為“茶大王”。
郭敏生叔侄南洋勸業賽會上兩次獲獎
郭敏生,名政,號蕙棠,例授大學生,陛授州司馬。1850年出生漫江,是羅坤化之后漫江茶鄉的茶商。
1910年(宣統二年),郭敏生“義泰祥”的寧紅貢茗,在南洋勸業賽會上,商業部長核定奉旨給獎“優等”。得獎時,是由以后曾任過大總統的徐世昌(東海)親手題獎?;貋砗?,義寧州還贈給一塊黑底金字大橫匾,上書:“贈給郭蕙棠先生 茗高中外 義寧州贈”字樣。1910年清朝是在南京舉辦南洋勸業賽會的,這是一種博覽會性質的向世界舉辦的盛會,能在這樣的場合得到獎勵,既是郭敏生“義泰行”的榮耀,也為義寧州爭了臉面,當然義寧州要送匾祝賀,于是郭敏生在漫江郭家祠堂開筵慶賀。此后,敦敏生的生意越來越大,又在山口街擴大“義泰祥”茶行規模,分東棧、西棧經營。同時,還在杜市牌坊下及山口等處開設“生和祥”雜貨鋪,一邊收購茶葉,一邊做其它買賣,生意非常紅火。
郭敏生在山口置業后,即逐漸將“義泰祥”茶行的業務交給了其侄子郭鳴歧負責,在郭鳴歧接辦“義泰祥”期間所做的寧紅“貢茗”,1915年又在南洋勸業賽會上獲“優超”等。同年,“義泰祥”提供寧紅茶,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舉世聞名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——大獎章。
莫雪岷兄弟創“寧紅不到莊,茶葉不開箱”行規
莫雪岷,生于1880年,漫江中平(現在的寧紅村)人,文化不高,但卻是很會交際,頗善言詞。他自年輕起就從事茶葉經營,長達40年之久,是當時修水頗有名氣的茶老闊,時人尊稱為“老雪”。
雪岷共有四兄弟,均以做茶為業。1916年合伙辦“怡和?!辈栊?,規模不小,員工多至上千人?!扳透!痹诼聪陆钟忻杈茝S,在上、中、下沙溪和中平分有4個初制廠。精制廠有6臺鐵制揉茶機,用6匹馬力的發動機帶動,開了修水引進和運用揉茶機之先河。
1936年莫雪岷四兄弟改“怡和?!睘橹衅讲枞~生產運銷合作社,1938年成立修水茶聯社精制茶廠,1940年再加上杜家莊茶共加工四個社的毛茶,當年所做的400箱“奇奇號”太子茶,因當時上海早已被日寇占領,故以“一五”小箱裝運香港出口,每箱用24個龍須茶蓋面(作為彩頭、標記和特惠)銷售蘇俄及歐美各國?!捌嫫嫣枴睂幖t茶運到香港口岸時,其它省的茶葉都運到了一、二天,專等寧紅茶來開箱評優,故在口岸形成了“寧紅不到莊,茶葉不開箱”的行規。寧紅“奇奇”茶被評為百分優等茶,得獎金600元。
知識鏈接 - 寧紅龍須茶
龍須茶的美,是五色線慢慢纏繞的溫柔,是沖泡后盛開的菊花,亦是入口的甘甜,回味的悠長。
寧紅龍須茶是由江西修水寧紅茶村創制的工夫紅茶, 在清道光年間與寧紅工夫茶是同時興起,因其成茶“身披紅袍、外形似須”而得名。龍須茶選料講究,要有所謂的“雀舌”和“龍牙”,要采生長旺盛、持嫩性強、芽頭碩壯的蕻子茶(正常的未成熟的新梢),制作精細,風格獨特,品質優異。以往寧紅茶商每年要在出口的一批“寧紅”茶箱(俗稱貢箱)里放5~24個龍須茶蓋面,作為彩頭和標記,十分美觀,產品暢銷蘇俄及歐美各國。
寧紅龍須茶的制作工藝
制作龍須茶的鮮葉,要求生長旺盛、持嫩性強、芽頭碩壯的蕻子茶,多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,芽葉要求大小長短一致。鮮葉經萎凋、揉捻、發酵、初干后,為半干半濕的茶條。將之理直,基部比齊,以90 ~100條為一把,兩把并攏扎在一起,長條茶在外,短條茶居中,以白線由底至芽尖扎緊,呈飽含墨汁的大號毛筆形。然后烘焙28~36小時。
拆去白線,底部仍用白線繞三圈,在用五彩線環繞,將整個龍須茶扎成網狀,底部剪齊,扎好花線后,線頭用針穿入茶內,部分線頭略露在外,十分美觀。每個產品干重約7克,形如紅櫻槍之槍頭,條索挺秀顯毫,外披五彩花線。
寧紅龍須茶的沖泡方法
龍須茶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異的色、香、味、形,可用蓋碗采用工夫茶式沖泡法,亦適宜在玻璃杯中沖泡,龍須茶沖泡時,找到花線頭,抽掉花線(基部白絲線不解),整個龍須茶在茶湯中基部束下沉,芽葉向上散開,苑若一朵鮮艷的菊花,故有“杯底菊花掌上槍”之稱;湯色中間紅艷明亮,邊緣金黃,葉底嫩勻有光,香氣鮮爽馥郁,滋味甘醇濃厚。沖泡 5-8 次,色、香、味仍佳。
寧紅龍須茶詩:
漫江蕩漾寧紅香,杯底菊花掌上槍。
山谷詩鄉多芬美,龍須送誼萬里長。